近日,經國際礦物學會新礦物命名與分類專業委員會(IMA-CNMNC)評審投票,由中國地質科學院深部礦產資源探測與評價團隊湯賀軍、呂慶田、嚴加永、鄧震等領銜發現并申請的新礦物——鎳鉍銻砷硫化物獲得正式批準。新礦物的國際編號為IMA2025-059,英文名為Jinxiuite,中文名定為金秀礦,晶體化學式為

,四方晶系。該礦物發現于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金秀瑤族自治縣龍華鎳鈷礦床中,這是繼貴祥礦后(NiBiS),中國地質科學院深部礦產資源探測與評價創新團隊在此發現的第二個新礦物。

龍華鎳鈷礦床以高品位脈型鎳鈷礦化為特征,礦體主要由鎳鈷砷硫化物組成。金秀礦和貴祥礦的發現,說明龍華鎳鈷礦床的形成與多期巖漿熱液作用有關,含鎳礦物主要由早期礦化組成。該過程形成的礦物組合以紅砷鎳礦為主,含少量砷鎳礦、輝砷鎳礦,晚期成礦作用含有較多的含鈷輝砷鎳礦和輝砷鈷礦,同時,熱液流體中鉍和銻元素的含量不斷增加,鉍和銻取代輝砷鎳礦中的砷形成金秀礦。

龍華鎳鈷礦床為廣西大瑤山金秀縣新發現的高品位熱液脈型鎳鈷礦床,伴生鉍、銻、銅、鉛、鋅、金以及稀土元素。鎳鈷是我國關鍵礦產之一,具耐高溫、耐腐蝕和高強度等特性,在航空航天、化工、機械制造和家電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其作為鋰離子電池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被廣泛用于充電蓄電池的制造。我國鎳鈷礦產資源十分緊缺,尤其是鈷,長期以來嚴重依賴進口。該礦物的發現對熱液鎳鈷礦床的成因研究和指導找礦突破具有重大意義。

該成果由中國地質科學院牽頭,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陳振宇研究員、江西應用科技學院谷湘平教授、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張寶林和曹明堅研究員、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范光研究員組成的科研團隊共同參與完成。研究得到了中國地質調查局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聯合資助。
中國地質科學院深部礦產資源探測與評價創新團隊以創新深部資源探測技術、探索資源形成深部過程、拓展資源勘查空間為目標,圍繞成礦系統形成的深部結構、深部過程和“末端”成礦效應,開展成礦帶、礦集區和礦床多尺度的綜合地球物理探測研究、不同類型淺覆蓋區找礦預測評價等,為國家資源可持續供給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
本文原載于《中國礦業報》2025年11月14日3版
原標題:《我國科研團隊發現新礦物金秀礦
